科研成果豐碩為何還是不敵畫瓷器的?
大師為何難以介入高科技陶瓷?
依靠一種產業維系生存了10個世紀而沒有中斷的城市,在世界上,唯景德鎮如此。
今天的景德鎮,一方面希望欣欣向榮的傳統工藝陶瓷能夠走向國際,復興陶瓷的奢侈品身份;另一方面則渴望通過發展高科技陶瓷,構建一個陶瓷硅谷,運用科技的力量,對陶瓷轉型進行一場革命。
然而現實狀況是,承載高科技陶瓷硅谷的景德鎮“科技孵化器”產業園,至今已發展10年,陸續有16家企業落戶。包括落戶在陶瓷工業園區內的高科技陶瓷企業在內,景德鎮共有40多家高科技陶瓷企業,去年的產值為30.5億元,和全年陶瓷工業產值215億元相比較,比例還很低。
景德鎮通過發展高科技陶瓷欲建陶瓷硅谷
思考1
緣何硅谷籌建10年只落戶16家企業?
陶瓷行業在發展中,不斷被融入科技元素,廣泛應用于航天、汽車工業甚至食品領域。在這樣的背景下,景德鎮依靠傳統的制瓷工藝繼續單打獨斗,顯然不合時宜。為此,景德鎮陶瓷硅谷“科技孵化器”應運而生。
“科技孵化器”位于景德鎮高新區,有9萬多平方米。“科技孵化器”的門樓、包括焊接在樓頂的招牌都非常醒目。
一些經常在這條路上來往的行人、甚至附近的居民,都不知道廠房為什么取名“科技孵化器”,里面生產的環節更是鮮為人知。有當地民眾甚至誤認為,“孵化器應該是個孵雞、孵鴨的地方”。
5月25日,記者進入“科技孵化器”看到,廠區很大,根據不同企業的需要,對車間進行了劃分,或大或小。落戶在這里的企業,通常同時具備兩種情況:第一,都是生產高科技領域的陶瓷,保密性強;第二,企業尚處在邊生產邊研發階段,尚不具備另立門戶的條件。
截至今年5月,在“科技孵化器”內的大小企業合計有16家。景德鎮瓷局陪同記者采訪的小冷認為,如果說景德鎮籌建瓷局,是領導層對傳統陶瓷產業開始轉型的一個風向標,那么幾乎同步籌建的“科技孵化器”,就是陶瓷產業轉型的標志。
采訪中記者獲悉,早在2002年8月,當地政府為應對陶瓷行業的轉型,在原有政府部門架構下,新組建了瓷局,屬一級局,正縣級機構。當時為凸顯瓷局的重要性,分管工業的副市長黃康明兼任瓷局的第一任局長。按照要求,瓷局負責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制定景德鎮硅酸鹽工業發展戰略,同時籌建“科技孵化器”,為高科技陶瓷企業落戶做好對接。
現在看來,只有16家企業落戶的“科技孵化器”狀況不是太樂觀,尤其是這10年來,尚未形成發展高科技陶瓷的氛圍,傳統瓷器仍呈壓倒性態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景德鎮發展高科技陶瓷起步較晚,必須努力追趕。
有景德鎮市政府官員向記者解釋,“科技孵化器”規劃很早,但等了很多年都沒有高科技陶瓷企業落戶。直到2008年左右,“科技孵化器”才正式開建,從選址到廠房建設都是高標準、高起點,即便這樣,一些高科技陶瓷企業仍然放棄“科技孵化器”,選擇在相隔不遠的陶瓷工業園區落戶。根據統計,景德鎮轄內的高科技陶瓷企業已超過了40家,這兩年的發展速度非常快。
思考2
緣何長期以來搞科研的不敵畫瓷器的?
2012年,景德鎮陶瓷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200億元,達215億元,創下新高。這其中,高技術陶瓷生產總值為30.5億元,比例還不高。盡管如此,景德鎮在大力發展高科技陶瓷的過程中,卻獲得國家級陶瓷科研項目立項7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00多項,科研總經費高達3億元,涌現出一大批科研成果。
景德鎮“科技孵化器”最終能否發展壯大并打造成為陶瓷硅谷,尚需時間檢驗,但在當下,景德鎮的高科技產業屈指可數。
中國唯一一所陶瓷類高等院校、景德鎮陶瓷學院坐落于景德鎮,此外,省陶瓷職業技術學院、景德鎮學院同樣承擔了培養陶瓷類人才的任務,并開設了相關的科研機構。這其中,僅陶瓷學院就設立了國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7個科研機構,每年為陶瓷領域輸送數以千計的人才,這些人才遍布潮州、醴陵等國內甚至世界各地的產瓷區,很多人早已是資產數千萬甚至過億元的企業家。高端人才為何“墻外香”,對此,似乎沒人能說得清楚。
1998年7月,王紀從景德鎮陶瓷學院畢業,所學的專業是材料科學,畢業后在景德鎮逗留了一年多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后被迫去佛山謀生計,經多年打拼,其研究成果先后獲得三項國家專利,身份從企業雇員變成了企業股東,后又獨資成立了一家公司,專門生產高科技陶瓷材料,并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科研團隊,成員多半是景德鎮陶院畢業校友。王紀現在想來,當初并非景德鎮不留人,而是需要陶瓷藝人。這里不一定是科研者的天堂,但一定是藝術家的樂園。
落戶在景德鎮“科技孵化器”內的“百特威爾”合伙人范亞強則認為,當前落戶在景德鎮的高科技陶瓷企業,數量仍然比較少,一些企業家對多所陶瓷院校的培養方式也有不同意見,只能舍近求遠,去尋找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外地院校合作,景德鎮的大環境是搞科研的不如畫瓷器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忙著畫瓷器。企業在當地要和一所院校聯合搞科研,合作相對困難。
有陶院的老師說,即便是當地的科研院校或者個人,科研成果較難得到很好的應用,無奈之余,只能尋求與外地企業合作,甚至廉價出售專利。
思考3
緣何陶瓷名家介入高科技陶瓷乏力?
2011年7月,“江西高環”選擇落戶景德鎮“科技孵化器”,生產一種蜂窩陶瓷,學名叫“汽車尾氣堇青石蜂窩陶瓷”,安裝在發動機和消聲器中間。汽車啟動后,發動機內會排放出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只要經過這道裝置,有毒氣體會被轉化為無毒氣體。對很多傳統的制瓷工人甚至大師而言,把陶瓷做成這樣,是他們不敢想的事情,想介入就更加困難。
該公司總經理呂慧明說,“江西高環”在依托景德鎮焦化集團的資金支持、相關科研院所貢獻的技術成果后,才能上這個項目。之前,公司高層通過調研得知,目前只有美國康林、日本MGK兩家公司能生產這類高端產品,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90%,國內雖有多家企業在生產類似產品,但技術跟不上,現在“江西高環”推出的這款高端產品,性能能和美國康林、日本MGK抗衡,企業也有信心在不久的將來,躋身市場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百特威爾”的合伙人范亞強原本是浙商,兩年前,他獲悉景德鎮有人研發出陶瓷耐磨球,作為商人,他深諳個中商機,并擔心研發人因缺乏資金選擇放棄或廉價出售科研成果,范亞強經過一番考察,去年果斷選擇加盟。
范亞強解釋,我國每年從印尼、澳大利亞等地進口一種叫鋯的材料,耗資達30多億美元。而他的合伙人通過多年苦心研發,利用納米技術可以用氧化鋁生產陶瓷耐磨球,取代了鋯的作用,成本只是鋯材料的五分之一。產品問世后,他們公司分別向中國、美國和歐盟同步申請了專利。
景德鎮名家眾多,經營名人名作的中介機構經久不衰,很多都已發展壯大。最新數據表明,景德鎮現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9人,中國陶藝大師27人,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24人,省工藝美術大師148人,省高級工藝美術師1800多人。這其中,有些大師的作品難求,在市場上售價動輒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且多是通過中介機構才能購買,都是價高者得。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景德鎮的民間資本充足,很多大師都是“搖錢樹”。
在胚胎、釉面上搞創作很“厲害”的人,對高科技陶瓷可能就是門外漢,兩者間,前者需要的是繪畫功底、靈感和天賦,而后者需要精于研究、對化學成分的把握、依托科研院所的成果支持。在科技面前,錢不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
記者手記
硅谷十年到底缺什么?
對發展高科技陶瓷的企業而言,落戶景德鎮有喜有憂,一方面對當地政府創造的招商環境表示滿意,從辦證、投產都是一條龍服務,效率高。另一方面,有識之士建議當地政府出臺更多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落戶景德鎮,更加有利于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百特威爾”的合伙人范亞強認為,做傳統陶瓷產業,無論是工藝瓷還是日用瓷,景德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現在發展高科技陶瓷產業,說明政府在調整產業結構,這種新型產業落戶景德鎮的工業園區,無論是環境還是交通樞紐,和上海、江蘇、廣東等地相比較,不具有明顯優勢。
企業在落戶景德鎮后,還需要接納大量的科研、銷售、管理人才,企業為了人才不惜重金,可人才到景德鎮后,發現居住環境、子女教育都跟不上,常常令人打退堂鼓。很多時候,高端人才選擇一家企業,同時也要認同這座城市的人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