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云杰陶瓷有限公司
聯系人:胡先生
電話:13879886776
傳真:0798-8229020
網址:http://www.15mundial.com
郵箱:750908079@qq.com
地址:景德鎮市高新區合盛路8號
陳軍
景德鎮的藝術陶瓷經歷了千年的發展與創新。從史料記載的1700多年前的“新平冶陶始于漢世”至今,它完成了從實用功能審美到精神文化審美的升華。歷經歲月的凝練與歷代工匠的努力,工藝上多次變革與創新,瓷畫藝術家的藝術思想得以在工藝陶瓷上綻放和抒發,使瓷有了新的藝術內涵,給作品賦予了新的靈魂,有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
淺絳彩藝術: 開啟藝術瓷的個性時代
由于淺絳彩藝術擯棄了粉彩分工細、工藝強,以發樣照描的工藝過程,從清咸豐年間興盛以來,一度成為景德鎮釉上彩的主要品種,它是由具有較高素養的文人親力親為,以繪畫形式表現的陶瓷藝術門類。早期淺絳彩瓷畫各家都是善在紙上揮毫潑墨的畫家。以程門、金品卿、王少維為代表的新安派畫家加入景德鎮瓷藝界之后,他們把文人畫的藝術特色、表現技法及審美旨趣帶進瓷上彩繪,于是深化了藝術陶瓷的新文化語言,也為景德鎮的文人畫開辟了先河,改變了歷代陶瓷沒有藝術家、只是皇帝宮廷喜好意識和朝代年款的表現形式,使藝術陶瓷有了新的裝飾語言,一度成為景德鎮藝術陶瓷發展的高潮。
這批以程門、金品卿、王少維、俞子明、汪少棠等為代表的淺絳彩藝術名家,他們放情筆墨之中,展胸中丘壑、吐紙上煙云。其代表作中多以瓷板畫作為多,瓷瓶略少,如程門咸豐五年(1855年)所畫瓷板畫《溪鎖綠煙》,以簡約恣縱之筆繪兩岸青山,突出文人畫之逸氣,營造出“山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的意境。后期淺絳彩名家,有潘棠、王琦、汪野亭、王大凡等,他們有少許淺絳彩作品傳世,主要是承接淺絳彩之先河,在新粉彩創作思路上對民國時期的文人畫藝術陶瓷創作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然而淺絳彩在陶瓷工藝表現技法上的淺嘗輒止,精于書畫而忽略了畫與瓷的有機結合。使得民國初年淺絳彩已漸哀微,至20世紀20年代已被新粉彩所取代。但是正由于淺絳彩文畫派在陶瓷藝術上的表現,使瓷藝裝飾逐漸走出了圖案紋樣的古老形式。落款鈐印打破了工匠在瓷器上不畫姓名的傳統,開啟了藝術陶瓷以個性藝術為主題的先鋒。
珠山八友: 從陶瓷裝飾轉向陶瓷繪畫
進入民國時期,受文人畫派淺絳彩的影響,一些陶瓷藝術家努力將宋元以來的中國畫形式,借鑒和移植到瓷畫中來,并加以創新,使景德鎮的藝術陶瓷出現了新的面貌,1928年秋,由王琦、王大凡等人組織成“月圓會”,相約每月望月,月圓雅集珠山,以畫會友,切磋畫藝,稱為“珠山八友”。王大凡在他的作品《珠山八友雅集圖》上題詩云:“道義相交信有因,珠山結社志圖新。翎毛山水梅蘭竹、花卉魚蟲獸馬人。畫法唯宗南北派、作風不讓東西鄰。聊得此幅留鴻爪,只當吾儕自寫真。”鮮明地表達了他們結社求變創新的宗旨。
他們的創新精神首先表現在繼承了淺絳彩、文人瓷畫家的審美旨趣,雖然他們對傳統繪畫各有不同,但藝術基調是相同的。他們不因襲守舊,作品能突現個人主體意識,顯示個人藝術風格。如王琦作品題款中常常寫到摹黃慎筆意,而他后來的人物畫卻能在黃慎的基礎上自成一格;王大凡參酌吳友如、錢慧安的畫法,卻能自出機杼;劉雨岑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研究任伯年的筆墨技巧。他們嫻熟地運用粉彩材料,掌握瓷用油性特點,能在堅硬光滑的瓷胎釉面上,表現出繪畫藝術的韻致。
另一方面,他們努力繼承傳統粉彩填色技藝,保持粉彩料色瑩亮的風采,使之和諧地與繪畫結合起來。高雅的繪畫風格配合獨特的粉彩填色工藝,形成珠山八友陶瓷藝術的新樣式。他們以瓷作畫、以畫入瓷、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體現了這一時期的陶瓷藝術家們文人畫的精神追求取向。珠山八友對傳統瓷藝采取兼容并蓄的現實態度,將商品化與世俗化融為一體,由陶瓷裝飾藝術轉向陶瓷繪畫藝術。
新時代: 筆墨隨時代而書
新中國時期,景德鎮陶瓷藝術創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陶瓷藝術文人氣息的作品可謂百花齊放,推陳出新,陶瓷繪畫形式與工藝裝飾手法并存,釉上、釉下各種工藝材質有機結合,融入人民的審美生活。
一件件具有時代氣息的文人畫陶瓷藝術作品面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美術家王步、胡獻雅、余文襄、汪以俊、龔耀庭、時幻影、畢淵明、趙惠民、王錫良、陳先水、傅堯笙等,他們以筆墨寫心聲,以造化制新圖,創作題材更多是現實生活內容,如好風光、農家樂、軍民情等,給文人畫陶瓷藝術創作注入一股新鮮空氣,他們創作手法多樣,題材廣泛,工筆寫意兼容、詩書畫印一體,造型多樣;他們更注重的是觀察生活、凝煉生活,如王步作品青花《田園綠波》繪青菜蘿卜,以大寫意的筆法和大面積的分水技法,濃淡層次分明,線條抑揚頓挫,其色因窯變意趣成天,畫面左上豎題“田園風景綠茵波,鋪疊窗前一望中,如此青春如此日,好將生意比東風”文人畫的表現形式里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另外,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內不少著名畫家在訪問景德鎮時都在陶瓷上留下了他們墨跡,以瓷作畫,如朱紀瞻、林鳳眠、唐云、梅健鷹、祝大年等,他們的融入對于景德鎮陶瓷文人畫的創作起到了提高和推動作用。同時由于景德鎮的陶瓷美術教育也進入了一個良好的環境,注重從基礎美術的啟蒙教育,并注重寫生,為陶瓷美術創作培養了新的人才,增進了新的理念,使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在開發研究新工藝、新文化、表現形式,做好了準備,陶瓷藝術作品的文人畫氣息又融入了更多創作空間。
改革開放以后,新一代大專院校培養出來的藝術創作人才,不斷開拓新的藝術領域,新的審美標準和文化取向引起了藝術內容與形式、煤質與風格的變化,加上繪畫界那種活躍擴張的態勢都不斷撞擊著景德鎮陶瓷藝術創作思維。陶藝家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利用多種多樣的工藝材質的特殊性和綜合裝飾手法,引發一派爭奇斗艷的蓬勃生機,人們把借物言志的表現形式廣泛用于陶瓷創作當中,融入“有我”的藝術境界,陶藝家用彩筆構筑起自己的家園。
新一代的陶藝家思路敏捷,表現手法奇妙多樣,視野開闊,中國文人畫的精神與文化內涵對陶瓷藝術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新的文化融入新的追求,每一件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陶瓷作品,都具備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從中國文人畫對陶瓷藝術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及感悟,只有更多地吸收其他眾姊妹藝術的營養,才能積累豐富的文化素養,創作出更具文人氣的陶瓷藝術作品。
本站部分新聞及技術文章摘選自互聯網公開信息,不具有商業性目的,不作為廣告宣傳,也不代表本公司的觀點,只作為交流學習使用,如果有涉及版權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推薦新聞